莒南县:抓住“家校社共育”牛鼻子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博天堂备用

莒南县:抓住“家校社共育”牛鼻子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博天堂备用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30日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莒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密切家校沟通,广泛凝聚教育合力,加快构建家校社共育一体化格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管理机制压舱石。基于国家政策要求、现实需要和问题导向,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研究团队,研究制定育人实施方案。坚持实体化、专业化、常态化、信息化、精准化“五化”要求,大力建设家长学校,建立健全三级家委会,实行例会制,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压实责任,规范管理机制,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家长职责”等,制定下发《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等多项规定。制定家庭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标准要求实施。运用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建立家校互动、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学校形象、宣传办学理念、推介先进教育思想,同时收集家长意见建议,有效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增强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信任感,为下步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打好多元共育组合拳。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协作。教育部门牵头,政法、卫健、公安、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安全保障方面,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护学岗工作,形成公安、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护学岗机制。安排学校及时对接属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发现隐患及时清除。开展家庭教育调查研究、宣传培训、指导帮扶、示范推广等服务。多渠道宣传引导,转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帮助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莒南县第一小学带头深入社区为民服务,多次组织教师志愿服务队为学生送课,开展家教知识专题讲座,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利用本地资源,抓好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及高新产业、科技文化等教育基地,建立校外综合实践及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红色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画好高质量共育同心圆。创新教育理念。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不断更新校长、教师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家校社共育等方面改革。各学校因校制宜、大胆探索,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学生的成长潜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强教师队伍。组织做好暑假教师研修,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强链接。通过“暑期大家访”等活动,老师和家长进行“面对面”“心连心”交流沟通,精准对接学生家长“急愁难盼”问题,透过孩子成长状况反观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深挖学生学习成长的“心”动力,形成教育管理抓手,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王仕鹏)

上一条:兰山区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下一条:莒南县以“四坚持四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

分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