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28日,全省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应急救援、一键报警升级改造联动演练现场观摩暨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推进研讨会在滨州市举行。

会上,蒙阴县教体局做了题为《聚焦问题,创新求变,打造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升级版》的典型发言,防溺水工作做法受到与会人员充分肯定。
近年来,蒙阴县教体局高度重视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不断创新防溺水工作方法,坚持疏堵结合、技能提升、科技赋能等齐头并进,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化防溺水体系,为学生健康平安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相关工作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
创建“筑梦书屋”。从“有堵无疏”变“堵疏结合”。在全县农村创建了120处“筑梦书屋”,由教师志愿者就近组织孩子集中到本村“书屋”里借书、读书,宣传防溺水“六不两会”知识。同时,将“筑梦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相结合,携手团县委“青鸟计划”爱心助学志愿者、“双报到”单位党员志愿者、社区“两委”成员及专职社工,开展社区家庭学校“暑期托管”活动。多方组织开展“教师志愿者指导阅读”“小小朗读者”“阅读分享会”、评选“书香家庭”“书香少年”、古诗词大赛、诵读大赛、学生诗词背诵评级等活动,既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又能有效监管孩子远离危险水域,杜绝学生因无事可做聚集或独自下水游泳造成的溺水事故发生。

开设“实战课程”,从“旱鸭子”变“水鸭子”。依托全县3家游泳培训机构,在暑期面向全县广大中小学生,免费举办游泳技能学习班,每天安排上1至3节防溺水实战课,教学内容以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技能为主,以水上游戏为辅,增强他们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自救及他救的实操能力,让学生们边听边练、先听后练,把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从教室拓展到游泳池、从理论拓展到实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力促学生们从“旱鸭子”变身“水鸭子”转变。既不抹煞未成年学生喜水的天性,又让未成年学生学习掌握游泳技能,从根本上防范溺亡事故的发生。自2022年至今,已举办暑期游泳技能学习夏令营35期,累计培训未成年学生1.3万余人。

推进“科技赋能”,从“一手抓”变“两手硬”。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乡镇等级实施的原则,累计投入资金1550余万元,在全县大型水库、塘坝和主要河流等危险断面,安装防护隔离网、高空瞭望探头及绊线报警监控、语音播报设备,通过“人防 技防 物防”叠加互补的方式,确保对重点水域岸线全天候监视防范。当有人靠近危险水域时,防溺水智能设备会发出警告,提醒相关人员离开,有效劝阻其不要在危险水域游泳、戏水,为防溺水建起了一道“电子隔离带和防护围栏”。对一些监控盲区,利用无人机进行技术式巡查,实现了“天上飞机飞,地上队员巡”的天罗地网式巡河机制,筑牢了水域安全防护网。
